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来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未来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医药板块现在还有投资价值吗?
医药板块现在没有投资价值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医药板块涨幅太大
受疫情影响,今年医药板块涨幅太大了,已经脱离投资的范围了。
从年后疫情开始,先是口罩类,下来是医药类,试剂类,疫苗类,中药类等轮流上涨。
曾经和医药等有点关系,都可以上涨。还出现了一大堆牛股,尤其是***药业等。
再好的行业,再好的股票,脱离价值区间后,就会出现泡沫,炒作过于厉害,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
二.医药行业洗牌
最近备受瞩目的就是心脏支架和骨科耗材的医保招标,比原来的价格降低了90%甚至更多。
这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冲击很大,下一步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倒闭,会有一些企业做大做强,相关企业重新洗牌。
今年疫情,医疗板块再次成为大众眼中的“香饽饽”,然而进入了下半年,医疗板块又迎来了巨幅的调整,目前调整期还在持续。
医疗板块还有投资价值吗?我很欣赏的投资人林园的观点,医疗板块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好东西也得用好价钱买,短期估值高低也是衡量医疗股是否值得买的重要考量。
林园一直对医药股独有情钟,2019年业绩甚佳。林园投资旗下35只基金产品,2019年涨幅超过100%的多达14只,最高的涨幅达181.4%。不管有何争议,但林园的业绩,还是经受了考验。
他认为,“在长期投资策略上,我现在只投资医药企业,其他行业不投。主要是因为医药行业处在竞争阶段,现在无法判断谁是龙头,但是这个行业在趋向集中,当行业趋于集中的时候,就是我们投资的时点。鉴于医药行业现在还处在竞争阶段,所以我们的投资原则就是分散投资。”
医药板块现在还有投资价值吗?有,我的趋势研判,在2021年将会有较大涨幅。
在同花顺软件中,医药板块叫做生物医药概念板块,简称生物医药板块、生物医药,代码885403。目前合计144家上市公司。
板块主要参考指标:
市盈率: 52.60,偏高
市净率: 4.70,偏高
净资产收益率: 4.67,偏低
小结:市盈率、市净率两项指标相对偏高,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偏低。需要挖掘到高成长性目标,才有 足够盈利把握。
详见附图1:同花顺软件生物医药板块简述
附图1:同花顺软件生物医药板块简述
详见附图2:预期2021年上涨30%以上
医药板块有些个股在当前来看可能有些高估,但是如果从长远看,从10年20年这个时间跨度来看,医药板块现在还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因为人都会有生老病死,都需要医药来维护自己的医疗健康。
医药板块在国际各大股市上都是一个大牛股板块,都会实现一个长期的向上走势。
看病吃药是人们的最基本的一个生活需求。特别是我国步入了老年化社会,老年人最大的消费就是看病吃药。而且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进行大量投资,进行医药创新,这使我的医药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现在投资医药板块还来得及,还可以享受未来我国医药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
今天2020年11月28号,k线妖的回答:
当然有啊,只要有生老病死,医药永远是值得投资的。
看了一下前面大佬***们的回答,发现他们都是从基本面或者行业预期等维度进行回答。k线妖属于指标技术派,就用技术指标来分析一下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本次回答,使用了部分展锋先生软件的指标,在次表示感谢)。
为了方便分析,k线妖用了880400这个医药指数来做参考。
从长线的角度,更能看清楚医药板块的未来趋势。为了跟好的看清楚长线情况,k线妖这次用了月线的BOLL布林轨道这个指标。
从月线上看,医药指数从3081开始出现了趋势改变的走势。连续4个月的下跌,使得长线趋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就因为连续四个月的下跌,因此,医药板块存在一个反弹的机会。用波浪派的说法,经过A浪下跌之后,马上将迎来一个B浪反弹。这个反弹的契机就在下图的平衡线这里。目前平衡线在2476.84,11月份如果收盘在2476.84之上,那么,下个月就有机会出现一个B浪反弹。如果平衡线这里不能获得支撑,那么只能去布林中轨处获得支撑,并在一、二月份左右产生一波强有力的反弹。
所以,本月的月收盘很关键,必须在2476.84之上或者12月份能在2476之上,有效跌破2476点,后期必去中轨2150附近。
从周线的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医药板块中线的走势。为了看的更清楚,k线妖用了均线和顶底绝技这个指标。
从下图可以看出,880400医药指数,已经连续多周跌破5周线,下方的支撑就在缺口2336附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来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来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方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1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