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保健食品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保健食品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食品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
南京市建邺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多家成人用品店销售的保健食品疑似为***冒伪劣产品。
2015年7月21日,建邺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对11家性保健店进行了突击查处,发现11家性保健店存在销售宣称壮阳功能的***冒保健食品行为。经检验,在相关产品中均检出“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物成分。经深入追查,涉案***冒保健食品的生产窝点位于河南郑州和三门峡市,犯罪嫌疑人檀伟强、席海霞、席兰伟等人以租赁的房屋为加工窝点,购卖大量空胶囊、西地那非、淀粉等原料,以及空瓶子和外包装盒等包装材料,将西地那非和淀粉混合装进空胶囊,包装后制成成品销售至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
上述11家性保健店经营者通过陕西省西安市的郝辉和翟文静购进这些***冒保健食品进行销售。此案共查获“金伟哥”、“植物伟哥”、“德国黑蚂蚁”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近百个品种共计90多万颗,西地那非粉末25公斤,涉案金额约13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
东莞一女子煮食隔夜木耳引发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幸死亡,怎么回事?
又见黑木耳食用中毒***,木耳隔夜泡危害大,其中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该名东莞女子之所以不幸死亡便是因为,煮食了隔夜木耳所致,这里边要划重点隔夜木耳毒性大,泡发切莫超过一二时。
近日,东莞一位34岁的年轻女子就因此而一命呜呼,此前她曾经将木耳浸泡水中长达5-6小时,之后煮食,再之后隔天继续食用余下的隔夜木耳,最终导致悲剧。
也就是在第二天的继续食用后,该女子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拉黑便等等诸多不适症状,随后被东莞市中医院ICU判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加之高昂的医疗费用,该女子并没有在医院多待,便被家人送往了老家治疗,不过急性肝功能衰竭实在过于棘手,毒素积累导致了身体各器官的衰竭,最终奇迹并没有发生,女子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夺命木耳”的特征皆是泡发过长,达2天以上。
事实上,黑木耳本身是没有毒素的,但如果泡发过长,加之天气潮湿、霉菌残留等等,木耳本身携带的“椰毒***单胞菌”就会大量繁殖并分泌出剧毒的“米酵菌酸”。
此外,有血性疾病、腹泻的也不适宜食用,孕妇也同样不适宜多吃。
家庭食用黑木耳且记泡发的木耳为当日恰好食用量,且只能够短时间泡发,至于隔夜黑木耳就更是危险了。此外,当黑木耳在泡发后有所异味或过于黏稠时,这时切莫有节约的念头,丢弃不食用是最好的选择。
心痛!东莞一女子食用隔夜木耳后因中毒引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据广东经济科教频道报道,女子将木耳浸水泡发后煮食,但当天没吃完,第二天继续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拉黑便等各种不适症状。
随即被家人送往东莞市中医院急救,医生诊断,她这是急性肝功能衰竭,随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治疗,考虑到高昂的医疗费用问题,女子随后被转送到老家的医院后继续治疗,但由于毒素引发身体各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东莞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副副所长杜济民表示,该女子在公司宿舍里面独身居住,泡发的木耳只有她一个人吃,我们在她的血液、还有尿液里面都检出了米酵菌酸毒素,而且血液里面的含量还很高。
米酵菌酸毒素损害人体肝脏,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杜济民介绍,黑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但如果用水浸泡过久,就有可能会产生米酵菌酸、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
杜济民说:“我们的黑木耳在种植、运输等环节当中,就有可能会收到细菌污染,比如说保鲜不当、加工不当等,它就会产生这个米酵菌酸毒素。”
据了解,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全国媒体报道了8起食用黑木耳中毒***。
- 2015年8月,长沙邓女士因吃了泡发2天的木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不治身亡。
- 2016年7月,辽宁一对夫妇吃了泡发快2天的黑木耳,造成肝肾衰竭、中毒性休克。
- 2017年5月,安徽5岁小男孩东东,因食物中毒而不幸离世,而夺命的元凶很可能是一盘木耳炒鸡蛋。
- 2018年7月,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
要防止木耳产生毒素,就不能浸泡太久。杜济民说:“冷水泡的话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了,最长不要超过4个小时,超过24小时我们就不要食用了。如果我们泡发之后的木耳触摸起来有粘液感,或者是闻起来有异味,我们也不要食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健食品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保健食品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1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