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长期吃维生素保健食品好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长期吃维生素保健食品好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维生素b族能长期吃吗?有什么作用?
B族维生素是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也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参与了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B族维生素协同作用,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及肌肉的健康,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增进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B族维生素无法在在人体内储存,而且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所以需要每天进行补充。这里比较推荐汤臣倍健维生素B族片。
维生素B1能长期吃吗?有什么医学依据?
维生素B1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维生素蓄积性疾病。 谷维素可以长期服用,但是维生素B1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大量长期服用的话会带来维生素蓄积性疾病,当然,每日少量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维生素是维持我们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的一类重要物质,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是不能自身合成的,需要靠外来食物补充。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其中维生素B1属于水溶性的,在体内储存量较少,需要每天摄入才能维持需要。
如果缺乏维生素B1,可能表现出多种疾病,比如脚气病,脚气病不同于脚气,脚气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这是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B1需求量增多,婴儿如果母乳喂养,母乳中维生素B1较低,容易导致缺乏,常表现为夜间啼哭,四肢无力,昏睡、抽筋等。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特别是五谷杂粮以及动物内脏等,比如谷类、豆类以及动物的肝脏等,成人如果身体健康,没有吸收障碍,均衡饮食情况下,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B1,但是如果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吸收障碍,或者饮食比较单一,或者老年人等胃肠功能减弱,就有可能缺乏维生素B1.
补充维生素B1最好还是以食补为主,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食补的话,就需要服用维生素B1药物补充。一般来说在常规剂量使用的情况下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因为维生素B1水溶性,所以不在体内蓄积,多余的都会排除去。偶尔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不适,表现为心率加快,过敏等。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
您好,我是一名在公立医院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人员,并具有国家高级营养师资格,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作为最早被人们发现并提纯的维生素,维生素B1最被人们所熟识的应该是它防治脚气病的功效。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一开始是被荷兰的一名医生所发现的,当然,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去研究这些东西,要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所相联系——也就是我们所熟识的西方列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时代,某些地方也称为“大航海时代”。
在19世纪末期,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许多当地的居民都患有着非常严重的脚气病。而荷兰***为了解除这种病对当地人民的威胁,便开始研究如何防治脚气病的方法。某位医生在日常的研究之中偶然间在糙米之中发现了某种营养素对脚气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后来又经过了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维生素B1。
可能没有学过临床的人,对于脚气病并不是很清楚,接下来我们便一同来简单了解一下。脚气病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湿性脚气病主要以侵害心脏为主要临床表现,会造成心脏的肿大、衰竭;而干性脚气病主要侵蚀的部位是神经系统,会造成手脚不协调、神经系统退化、并伴有胃肠功能减退、下肢水肿等症状;而。而且如果孕妇患有脚气病,甚至可能影响到胎儿!而维生素B1,它的主要功能便是协助心脏和神经的正常运作。它也能帮助人体把淀粉类的食材,转化为能量。所以VB1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维生素B1缺乏,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首先便是糖类代谢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便是厌食、体力下降,出现多发性的神经炎;其次还有像是水代谢障碍、脂肪代谢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及皮肤系统的反馈等等一系列机体问题。但所有维生素的补充也不是越多越好,这里也包括VB1。一般情况下,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VB1,就会产生中毒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疲倦、食欲减退、腹泻、乏力、头痛、神经过敏、水肿、眼花、肌肉麻痹、心跳加快等症状;而且大量维生素B1的摄入,还有可能导致另一种B族维生素——烟酸的缺失;同时对于某些孕妇而言,大剂量的补充维生素B1,极有可能造成产后的出血不止。
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盲目的补充维生素。如果有条件地朋友应该在专门的营养师或是营养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避免“过犹不及”!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_^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头条号:【沐歌夜谈】。我会定期分享一些药品应用及其营养养生知识,谢谢大家!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糖代谢,影响神经系统、心[_a***_]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维生素B1缺乏时,可导致体内一系列氧化反应无法进行,乳酸、丙酮酸等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神经痛、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消化功能异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大便秘结、体重下降等,心肌代谢紊乱,表现为心悸、周围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我们熟知的“脚气病”就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
缺乏维生素B1常见的原因有:
- 摄入不足:粗米精制、神经性厌食、高温烹饪等。
- 吸收障碍:胃全切或空场切除术后、孕妇呕吐、恶性肿瘤、慢性腹泻、慢性营养不良等。
- 需求增加:妊娠和哺乳期、长期重体力劳动、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发热等。
- 分解增加:鲫鱼、鲤鱼、虾、茶、咖啡中含有分解维生素B1的酶,长期进食这些食物可能导致维生素B1缺乏,但这种酶加热后可被破坏,所以加热后食用可减少维生素B1的分解。
- 长期酗酒: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维生素B1缺乏。
对于维生素B1缺乏的患者,首先推荐膳食补充,当膳食补充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给与维生素B1(100mg/天)进行治疗,症状缓解后可停用,连续使用最多不能超过1个月。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具有饱和性,过多摄入维生素B1可从肾脏排出,很少出现维生素B1中毒,常规剂量使用安全性良好,但是,维生素B1毕竟是一种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仍有可能出现头痛、失眠、疲倦、烦躁、食欲减退、腹泻、水肿等不良反应,所以维生素B1的使用还是应该以治疗为目的,而不是基于保健,不同的疾病按照不同的疗程来使用,长期使用不应超过1个月。
参考文献:
维生素B1片说明书
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
Product Information: VITAMIN B-1 oral tablet, thiamin hcl oral tablet. Nature's Bounty,Inc., Bohemia, NY, 2004.
维生素B1也叫抗神经炎因子,是第一个被发现的B族维生素。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造成神经-血管损伤。
维生素B1缺乏主要发生于长期以精制加工米面为主食的人群。维生素B1缺乏早期,会出现食欲不佳、便秘、恶心、抑郁和周围神经障碍等症状。
我国18岁以上男性每天维生素B1摄入量为1.4毫克,18岁以上女性每天维生素B1摄入量为1.2毫克。维生素B1在谷类(多存在与表皮和胚芽中)、豆类、干果类食物中比较丰富。动物的内脏(比如心、肝、肾等),瘦肉、禽类的蛋中含量也较高。人体每天维生素B1主要来源是谷类食物,如果烹调不当或者加工过细的话,会造成维生素B1的损失,损失率可达到30%~40%。
一般来说,只要平时合理饮食,平时要注意烹调方式及加工方式,就不会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也就不用吃维生素B1补充剂了。
如果无法从膳食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B1或者由于各种的原因造成维生素B1丢失过多等,则要补充维生素B1。
目前还缺乏由膳食或补充剂摄入过量维生素B1引起不良副作用的报告,也没有可以定量评估维生素B1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充足研究数据,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没有制定维生素B1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研究发现,每天服用500~1500毫克维生素B1,持续10天也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马博士健康团张建芬博士生
正常人能每天吃vc吗?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这个问题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正常人”,二是“能否每天”,三是“维生素C”。
如果我没理解错,你这里的“正常人”,应该是“没生病的人”,或者是“自认为健康的人”。
我们再看“维生素C”,Vc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无论是谁,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入适量的维生素C。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人体免疫能力下降,长期缺乏维生素C,还可能会造成贫血、败血症等疾病。
维生素C本身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代谢的时间很短,一般为4小时,所以不存在累积中毒的可能。
市场上的维生素C类产品,保健食品也好,还是药品也好,都是根据人体每日所需,或推荐摄入量100毫克,来设计产品含量的。而人体每天的维生素C耐受量为33克。
所以,从理论上讲,正常人可以每天补充维生素C。
当然,药品类维生素C含量一般比保健食品类要高一些,建议“正常人”如果每天要补充维生素C,选用保健食品类维生素C更安全。
维生素ad能长期吃吗?
不能长期吃,只要是药物,不管哪一种类的药物,都是不能够长时间的吃,也不能够过量的服用,对身体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或者产生一些副作用,使用药物的同时一定要谨遵医嘱。患者也可以在饮食上进行改善,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ad能长期吃吗?
不能长期吃,只要是药物,不管哪一种类的药物,都是不能够长时间的吃,也不能够过量的服用,对身体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或者产生一些副作用,使用药物的同时一定要谨遵医嘱。患者也可以在饮食上进行改善,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期吃维生素保健食品好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期吃维生素保健食品好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64992.html